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废金属 » 废旧金属知识 » 正文

矿产资源摘要

一、矿产资源概况 

1.矿产资源概况 

1999年底,青海省共发现各类矿产,包括燃料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四大类125种,相当于目前中国矿种发现数的60%左右。发现各种矿产区(床)、矿点、矿化点2,200多处。单矿种产地2,500多处,物化探异常2,500多处。保有含量潜在价值约17.4万亿元。 
目前,通过不同程度地质勘查探有地质E级以上(含E级)储量的矿产101种、矿区(点)691处,按单矿种划分产地931处。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76种,计有矿区(井田、矿段)304处;按单矿种划分产地48处。其中,大、中、小型矿产依次为112个、125个、245个。 

2.矿产资源的特点 

青海省已探明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 
(1)矿种较齐全、储量较丰富。在全国四大类矿产中,青海已上储量表的矿种分别占全国和西北5省(区)的53.7%和61.1%。青海上储量表的76种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有50种,其具体名次如下: 
第1位。有锂矿、锶矿、冶金用石英岩、硭硝、盐矿、钾盐、铁盐、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石棉、玻璃用石英岩11种。 
第2位。有硼矿、溴、压电、水晶、铸石用玄武岩5种。 
第3位。有铷矿、铟矿、自然硫、天然碱、硅灰石、长石、石膏7种。 
第4位。有硒矿、泥炭、碘、滑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岩棉用玄武岩8种。 
第5位。有钴矿、伴生硫、制碱用灰岩、云母4种。 
第6位。有天然气、铬矿、汞矿、轻稀土、熔炼水晶5种。 
第7位。有水泥配料用泥岩1种。 
第8位。有铅矿、镍矿、锡矿、镉矿4种。 
第9位。有铂族金属、砷矿、磷矿、菱镁矿4种。 
第10位。有石油1种。 
(2)多组分综合矿床多。青海省内探明的各类矿产中,形成综合性矿床的矿产地占有一定比例,尤以金属类比较突出,其次是非金属矿产、燃料矿产。 
金属矿床。在78个矿区中,只有铁、铬、铝、砂金等少数矿床探明单一矿种储量,由两种主矿和共生或伴生多种有益组分构成的综合性矿床区占58%。其中,以铁为主矿区中有8个共生、伴生有2种以上矿产,如肯德可克、尕林格、赵卡隆等中型矿床,共、伴生有铅锌、铜、银、硫及镉等,小卧龙矿床共生中型锡矿等。 
有色金属矿床(区)中,绝大部分都探明有数种矿产储量和具有相应矿床规模。 
非金属矿床。上储量表110个矿床区中,由2种以上矿产形成综合性矿床区约占半数,尤其盐湖矿床在勘查钾盐、硼矿或锂矿的同时,综合评价了盐矿、镁盐、芒硝、碘、溴、铷等矿产多达7种以上。 
(3)中小型矿床居多。探明储量矿产地中,中小型矿床占大多数,一般小而富或符合工业指标要求。 

3.矿产资源的分布 

青海省矿产资源的分布明显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即成带或成群相对集中,又具星散分布的特点,结合成矿区划,对省辖8个州、地、市区探明矿产及产地情况概述如下。 
(1)海西州。地域面积占全省45%以上,包括柴达木成矿区,祁连成矿区中南部,唐古拉成矿区、小唐古拉山成矿带。其中,柴达木盆地蕴藏各种盐湖矿产和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周边柴北缘、阿尔金、东昆仑等成矿带分布着有色、黑色金属和石棉、煤等重要矿产。该区是青海省已知各类矿产及产地最多和矿业发展最重要的地区。 
(2)西宁市。辖区面积为3,3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46%。地处中祁连东段湟水流域中新代河谷盆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膏、硭硝矿和煤、水泥用灰岩、硅石等矿产资源,是青海省发展建材矿业重要地区。 
(3)海东地区、海北州。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37%、4.48%,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海东地区,地处中祁连东段和拉脊山成矿带,冶金用和建材用非金属矿产在该区占有突出地位,以镍为主的有色、贵金属和硫、磷等矿产也在省内有一定优势。海北州,除横亘省境北部祁连成矿带外,南跨中祁连西段北部。这一地区不仅是全省石棉、铬矿的成矿区之一,铁和有色、贵金属、煤等矿产分布也广,探明矿种及产地较多,是省内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 
(4)海南州、黄南州。分别占全省面积的5.81%、2.50%。两州在成矿区划上主要处于省境西秦岭成矿区,海南州还跨巴颜喀拉成矿区西端。已知铜、铅锌、钨锡、汞、砷、金等矿产,在省内均占有比较优势的地位,将是青海省有色金属的重要开发基地。 
(5)玉树州、果洛州。地处青海南部,辖区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7.6%、5.81%。其中:玉树州包括巴颜喀拉成矿区中西段和唐古拉成矿区,有色和贵金属、煤、盐类等矿产有较好成矿远景;果洛,主要处在巴颜喀拉成矿区东段,已知铜、钴、金等矿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两州探明有较丰富的砂金矿产资源,已得到一定规模的开发。 


二、主要矿产资源总量与特征 

1.黑色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产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包括铁、锰、铬、钛、钒等。已探明上储量表的有铁、铬矿2种,锰、钒矿探明储量很少,钛矿只发现成矿线索。 
(1)铁矿。青海省内发现铁矿产地430余处。其中已上储量表的产地23处,包括中型矿床8处,其余为小型。共探明表内C+D级矿石储量2.47亿吨。主要分布在野马泉─都兰成矿带的格尔木市、都兰县境内,计有中、小型矿床15个(其中中型6个),探明储量占全省88%。其次,北祁连成矿带西段祁连县地区,上储量表的中型矿床1处和小型2处。储量占全省8%。其余产地分散在玉树、湟中、兴海等县的有关成矿带中。小唐古拉成矿带已发现不少品位高、规模较大的矿床(点),是一个铁矿资源潜在远景区。 
(2)铬矿。地质工作程度不高,目前探明产地和储量不多。 

2.有色金属矿产 

主要有铜、铅、锌、铝、镁、镍、钴、锡、钼、汞、锑13种矿产。省内除铝、铋矿尚无成型产地外,其余均探明储量。 
(1)铜矿。共发现共、伴生铜矿产地390多处,其中矿化点占70%以上。已上储量表的矿区有17处(其中,大、中、小型矿床依次为2处、3处、12处)。成矿类型主要有海相火山岩热液─沉积改造型、岩浆期后热液型;矽卡岩型;所占全省探明储量依次43%、30%、23%。矿床成分组合,以铜为主的有8处矿床,占全省探明的90%,其余以铅锌、镍、锡、铜等矿产为主共生小型铜矿床。探明矿床矿石类型以硫化铜矿石为主,占全省总储量的99%。矿石以含铜品位大于1%的富矿为主,约占全省总量的89%。在开采方式上,属于地下开采的矿区6个,占探明储量的58%,其次为露天、地下开采。 
(2)铅、锌矿。铅、锌矿是省内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已发现产地约120处,铅、锌单矿种产地225处。目前探有储量的产地40处。其中,已上储量表的矿区有24处,包括铅+锌大型矿床1处、中型6处,其余为小型矿床。成矿类型以海相火山喷发有关类型为主,铅、锌储量分别占全省的84%、75%。矿石类型以硫化铅、锌矿石为主,占全省总储量的90%左右。按开采方式,多数矿床属地下开采,占总储量的90%以上。 
(3)镍、钴矿。已发现22处产地,其中探有储量的矿区(点)10处,上储量表的镍、钴矿产地分别有4处和3处。其中,镍矿中型矿床1处和小型3处,钻矿大、中小型矿床各1处。 
(4)镁矿。青海省内发现可供炼镁用菱镁矿、白云岩产地较少,勘查程度也比较低。目前勘探评价小型矿床1处,属海相沉积变质型矿床,矿石含氧化镁平均品位为21.07%。 
(5)钨、锡、钼、汞、锑矿。这些矿产在青海省内不同程度地广泛分布,尤以西秦岭各矿带多见,东昆仑成矿带也有较好的成矿条件。钨矿,已知产地有10余处。锡矿,已知产地有8处。钼矿,已知产地有10多处。汞矿,已知产地有27处,现探明上储量表矿区4处。成矿类刑有沉积改造、热液充填型等,矿石为原砂矿石,汞锑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锑矿,已知产地有15处,往往与汞矿、金矿共伴。 

3.贵金属矿产 

(1)金矿。有砂金、岩金两大类型,青海省内皆有广泛分布。有资料可查产140处,上储量表矿区17处。砂金,分布遍及全省各水系流域,开采历史悠久。除未上储量表的群采点外,有产地77处。岩金,青海省内各主要金属矿成带岩有不同程度的发现,探明岩金储量主要为伴生金。 
(2)银矿。已知24处产地,类似伴生金一样赋存于一些以铜、铅锌或多金属硫化矿床中。其中,大型矿体1处,中型5处,小型3处,伴生银品位一般在30克-50克/吨。 

4.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 

(1)稀有金属矿产。青海省内已知有锂、铷、铌、钼、铍、锶、铯、锆8种。①锂、铷矿。在省内现代盐湖中均有赋存。探明储量的锂、铷矿区分别为10处、1处。②锶矿(天青石)。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第三系膏盐层中有广泛分布,属湖泊化学沉积成矿。 
(2)稀土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有矿点4处,经评价,均未形成矿床。 
(3)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铟、镉、硒、碲等,均呈伴生元素,赋存于硫化金属矿床中,除碲矿探明储量很少和锗仅探有E级储量外,其余4种矿产探明D级储量均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 

5.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已知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0种,计有矿产地约百处。其中,耐火粘土、型砂、红柱石、蓝 晶石、耐火铝土质页岩尚无探明正式成型矿床或正在进行勘查评价。现仅对5种矿产概述如下。 
(1)普通萤石。在大通、化隆、尖扎、兴海、都兰、杂多等县发现产地12处。现仅勘查评价大通县花石掌热液充填型小型矿床1处,探明储量(氧化钙)19.7万吨。 
(2)白云岩。在中、北祁连和柴北缘等成矿带前寒武系和早古生代海相沉积碳酸岩层中广泛分布。已知产地40余处,探有E及其以上级别储量的产地10处,5亿吨以上。探明上储量表的矿区有互助南门峡、湟中门旦峡、德令哈市黄石梁3处中、小型矿床,合计C+D级储量2,982万吨。 
(3)石英岩(硅石)。在省内寒武─前武系海相沉积变质岩层中广泛分布。目前,仅在10余处产地探明储量达2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宁及海东地区,有“硅石走廊”之称。按用途可分为冶金用、玻璃用2个亚种。 
冶金用石英岩。在8处产地探明C+D级储量3.9亿吨,其中C级占31%。主要矿区有大通县斜沟大型矿床和乐都县李家昂、湟中县李家山金跃、化隆县尕磨滩、互助县扎板山等中型矿床。矿石质量一般较优,是耐火用、铁合金用和工业硅用良好原料。 
玻璃用石英岩。在已知11处产地5个矿区中探明储量为17亿吨以上。其中除斜沟共生0.33亿吨外,大通县卧牛掌特大型矿床区达15.9亿吨。 
(4)石灰岩。青海省内石灰岩资源在侏罗纪以前各时代地层几乎都有分布,尤其在晚元古界和古生界海相沉积碳酸盐层系中成矿普遍。预测省内仅青藏路沿线及周围地区石灰岩资源量达5,000亿吨以上。有资料可查的产地96处(含水泥用大理岩),其中34处探有E级以上储量百亿吨以上。 
熔剂用灰岩。在已知8处产地中,探明格尔木市雪水河、门源县大梁2处中、小型矿床,合计探明C+D级储量0.32亿吨,加上大梁矿区E级储量1亿吨,占预测储量的10%左右 
化工用灰岩。有电石用、制碱用2种。已知产地分别有12处、4处。其中:电石用灰岩探明有天竣县天青山、互助县柏木峡光山2处大型矿床,合计储量13.7亿吨;制碱用灰岩探明德令哈市大型矿床1.8亿吨。 
水泥用灰岩。在已知70余处产地中探有E级以上储量的产地34处,计有储量约40亿吨。其中探明上储量表产地13处,共计储量9.9亿吨,其中B+C级占44%。主要分布在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北州、海西州,依次有产地3处、5处、2处、3处,依次占上储量表总储量的8%、21%、31%、40%。 
(5)菱镁矿。审批C+D级矿石储量82万吨,菱镁矿和滑石含量基本相等。 

6.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是青海省发现、探明矿种多和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类矿产,尤其以盐化工为主的一些盐湖矿产资源在全国得天独厚。 
(1)盐湖矿产。盐湖矿产是青海省主要优势资源。除上述锂、铷、锶等稀有金属矿产外,主要还有盐矿、钾盐、镁盐、硭硝、天然碱、硼、碘、溴8种。 
柴达木盆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大型内陆盆地之一,存在着各种地表卤水湖、半干涸及干涸盐湖,其中地表水湖33个(含2个半咸水湖),面积为1,266平方公里。各种盐湖分布区含盐类第四系沉积广布,总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现代盐湖矿产资源。已勘查评价产地32个,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矿种多、类型较全和固、液并存成矿等特点。按单矿种划分产地有96个,其中固、液并存矿床33个,包括大或特大型矿产41个、中型21个、小型34个。累计探明各种可溶盐储量3,430亿吨,其中表内储量3,415亿吨。 
按主矿种勘探对象分,以锂为主的有一里坪和东、西台吉乃尔湖3个矿区;以钾镁盐为主的有察尔汗矿田(含3个矿区)、大浪滩矿田(含6个矿区)、昆特依矿田(含5个矿区)、马海矿区等;以硭硝为主的有察汗斯拉图矿区;以盐矿为主的有茶卡、柯柯矿区;以硼矿为主的有大、小柴旦湖等矿区;以天然碱为主的有宗家-巴隆矿区。这些矿区(田)多数共、伴生有数种有价值的矿产组成大型综合性矿床(田)。 
盐矿。探明产地25处,以固体食盐为主,次为卤水盐。共探明氯化钠储量2,363亿吨(其中B+C级占3%)。百亿吨以上储量的和大型矿床有5处,最大者为大浪滩梁中矿床1,406亿吨,次为昆特依大盐滩、马海、察尔汗和别勒滩矿床,分别为769、3O5、105、323亿吨;30亿吨~90亿吨的矿床区有察汗斯拉图、西台吉乃尔湖、一里坪;其余矿区,如大浪滩黄瓜梁和双泉、昆特依北部盐带和俄博滩、东台吉乃尔湖、尕斯库勒湖、茶卡、柯柯等均具大、中型矿床规模。这些矿区,97%的储量为食盐,矿层分布稳定、厚度大、埋藏浅,易采易选,矿石含氧化钠品位一般大于7O%,其中柯柯等达83%。 
钾盐。计有产地22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5处,小型13处。累计探明氧化钾储量为4.5亿吨(其中B+C级占33%),低品位储量为2.5亿吨。除少数固体石盐钾矿外,95%的储量为第四系晶间或孔隙卤水钾盐矿,以湖泊硫酸镁亚型钾镁盐矿床为主。主要有察尔汗、昆特依、大浪滩、马海4处大型矿区(田),探明储量依次为1.54、1.21、0.61、0.64亿吨,合计储量占全区表内总储量的89%。其次是一里坪和东、西台吉乃尔湖及大、小柴旦湖、察汗斯拉图、尕斯库勒湖等矿区也共生有中、小型钾盐矿。这些矿区(田)中,以察尔汗盐湖3个矿区规模最大、勘探程度最高,已成为中国和青海省重点开发区。 
镁盐。中国99%以上的储量探明分布在柴达木盆地。有氧化镁、硫酸镁2种类型,与钾盐等密切共生。探明储量产地21处。其中,大或特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7处。并探明储量48.6亿吨,其中氧化镁31.9亿吨、硫酸镁16.7亿吨,合计C级储量占14%。99%以上的储量为液体矿,其中察尔汗矿田、一里坪和东、西台吉乃尔湖均为氧化镁,合计19.1亿吨,察尔汗达16. 8亿吨。 
硭硝。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西宁盆地。探有储量矿区20多处,上储量表矿区11处,硫酸钠储量为87.1亿吨。柴达木盆地有矿区9处,共探明储量66.9亿吨,占全省77%。大浪滩梁中矿床51.7亿吨,次为察汗斯拉图的7亿吨。各矿区硭硝矿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埋藏浅、易采易选,矿石含硫酸钠品位一般大于50%。察汗斯拉图,一里沟硭硝矿体多裸露地表,硫酸钠平均品位大于80%,且已脱水成无水硫酸钠。西宁盆地以钙硭硝为主的资源丰富,预测资源总量在400亿吨以上。西宁北山─泮子山、互助县硝沟、硝沟外围、平安县三十里铺4个大、中型矿床探明B+C+D级硫酸钠储量为20.0亿吨。各矿区矿体层分布稳定、厚度大,含硫酸钠品位一般在30%左右。 
硼矿。在已勘查12处产地中,三氧化二硼平均品位大于2%,最高达10%以上,主要有大、小柴旦湖以固体矿为主2处大型矿床区,合计储量522万吨,占总储量的44%。 
天然碱。在都兰县宗家─巴隆、紫达木河北岸、哈鲁乌苏河探明3处小型矿床,计有碳酸钠储量48万吨。 
碘、溴矿。分别在察尔汗盐湖和大柴旦湖探明产地,碘2处,溴3处,均为大型矿规模,分别探明碘、溴储量为0.8、18.9万吨。 
(2)硫矿。青海省硫矿资源主要有自然硫、硫铁矿2种。 
自然硫。天峻县硫磺山自然硫矿田由5个矿床、3个矿点组成,共探明硫储量63万吨。 
硫铁矿。在各有色金属成矿带中皆有分布,包括共、伴生产地50处。其中以硫铁矿为主矿区(点)有30余处合计矿石储量为1,880万吨。 
(3)磷矿。有10余处沉积变质型矿点,多为品位低、难选度大。 
(4)砷矿。青海省内多见,往往与汞、锑、金等矿产共生,仅在7处产地探明储量在18万吨以上。经审批上储量表的有泽库县夺确壳、多郎尕日赛、老藏沟和兴海县赛什塘4处共、伴生中型砷矿,合计储量7万吨。 
(5)泥炭。青海省境内黄河等水系流域有一定的分布,属第四系全新统河谷型成矿类型,为有机腐植泥炭土。初步探明有河南县李卡如山、久治县年保滩2处中型矿床,合计D级储量1,768万吨。另在海北、黄南、果洛、玉树州一些水系流域区调查矿点12处, 探有E级储量2,000万吨。 
(6)重晶石。已知各产地13处,探有储量矿区(点)4处。锡铁山和祁连县油葫芦2处小型矿床,合计D级储量105万吨。祁连县小东索矿有114万吨E级储量。 
(7)化肥用蛇纹岩。在省内各超基性岩带中广泛分布,资源极为丰富。在勘查祁连县玉石沟铬矿、小八宝和黑刺沟及茫崖(西区)石棉矿时,附带评价大、中矿床有4处,计有蛇纹岩D级储量82亿吨。 

7.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初步发现有37种,产地400多处。其中;石墨、脉石英、透辉石、透闪石、蛭石、冰洲石、刚玉、宝石、玉石、彩石10种,因勘查程度低,只探有E级或少量D级储量,尚欠开采利用依据;高岭土、膨润土、辉缘岩、叶腊石、沸石、珍珠岩、石榴子石、建筑石料8种仅发现产地,尚未勘查评价。现探明上储量表矿产19种,除在“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中已顺便对水泥用灰岩和大理岩、玻璃用石英岩作了介绍外,另有下列16种矿产。 
(1)水晶。有压电水晶、熔炼水晶2种。在唐古拉山区见矿线索较多,现探明有关曼通洞压电、熔炼水晶相共生大型矽卡岩型矿床。 
(2)硅灰石、长石。①硅灰石。在都兰县发现海寺、哲格日有大中型矿床2处,系产于石灰系层控式热度质─矽卡岩型矿床。其中,海寺矿区经探明矿石储量有1,315万吨(其中C级占54%)。硅灰石含量平均为60. 84%。②长石。乌兰县沙柳泉普查探明储量为5,632万吨,为大型伟晶岩型矿床,矿石以斜一微斜长石为主,氧化钾平均含量为10.28%,二氧化硅含量为70.35%,二氧化铝含量为14.85%。矿体裸露地表,易采。 
(3)石棉、滑石。①石棉。是青海省优势矿产之一。主要分布于阿尔金、北祁连超基性岩带中,属超基性岩型石棉。已勘探详查矿区(田)4处,共探明石棉储量5,957万吨(其中B+C级占34%)。其中,茫崖特大型石棉矿田(含东、西两矿区),探明储量的75%(其中B+C级占全省67%)。省内石棉以含棉率高或较高、质优而享誉海内外。②滑石。已知产地均在超基性岩中,勘查程度普遍很低,除前已介绍祁连县草大坂滑石菱镁矿共生小型滑石矿外,茫崖石棉矿两矿区经对用超基性岩体中菱镁滑石片岩综合评价探明矿石储量4,035万吨,为大型矿床,滑石平均含量为43.78%,滑石精矿产率为43.84%。 
(4)云母。发现产地约30处。冷湖多罗什六五沟矿为一大型白云母矿床,探明储量为1,054吨(其中C级占65%)。另外,在大通县、湟中县、乌兰县、大柴旦等地区发现一定规模的伟晶岩型白云母矿。 
(5)石膏。青海省内广泛分布,几乎在第三系前到上元古界各时代地层皆有发现。已知近百处产地,其中49处探有E级以上储量达470亿吨,主要探明于西宁-民和盆地区。 
(6)粘土类矿产。有砖瓦用粘土和水泥用粘土、黄土、泥岩4种。全省境内皆比较丰富,但勘查探明储量的产地不多,现探明上储量表的产地主要集中于海东地区。 
(7)玄武岩。青海有铸石用、岩棉用玄武岩2种。省内各时代火山岩分布区广泛出露。现仅在大通县毛家沟、水泉湾勘查铸石用玄武岩中、小型矿床2处,化隆县庄子湾小型岩棉用玄武岩1处。铸石用和岩棉用玄武分别探明C+D级矿石储量2,081万吨、116万吨。 
(8)建筑用砂、建筑用大理岩。①建筑用砂。一般在一些水系河床区可就地选择取材。勘探评价海晏县托勒砂矿1处,探明C+D级储量1,779万立方米。②建筑(饰面)用大理岩。已知在前寒武系及古生界变质碳酸盐岩层中有一定的分布,但缺乏勘查评价。现仅初步探明共和县沟后村吾口下石炭统沉积变质层状大型矿床1处。

8.煤矿、油页岩 

这两种矿产在青海省内均有分布。其中油页岩主要在部分煤矿区不同程度共生出现,仅在互助县小峡煤矿区探明共生小型矿床1处,工作程度低。 
煤矿发现产地200余处,概查D+E级储量数万吨到千万吨以上产地约30处。正式勘查探明储量的矿区(井田)有62处,其中包括大、中、小型矿床依次为3处、9处、50处,累计探明储量44亿吨(其中B+C级占41%)。在分布上,按成煤地质条件可划分祁连、柴北缘、东昆仑、巴颜喀拉北坡、唐古拉五大煤区。 

9.石油、天然气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含油气资源内陆沉积盆地之一,中、新生界沉积最大厚度1.6万米,有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3套含油气层系,生油层以第三系为主,次为侏罗系;生气层主要为第四系。盆地分为4个含油气区,即:西部茫崖主要含油坳陷区,北部冷湖含油气坳陷区,南部“三湖”主要含气坳陷区,东部德令哈含油气坳陷远景区。历年石油勘探主要投入在茫崖、冷潮两区,探明油田17个(包括中型5个、小型12个),气田6个(包括中型2个、小型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0多亿立方米。尤其是天然气,经近两年在台南、涩北勘探,获得重大进展。预测盆地各含油气区尚有较大潜在资源远景。 
另外,民和盆地也探明有小油气田,该盆地也存在一定的油气远景。 

10.地下水 

青海省内可大致划分为三大水文地质区,即祁连山地半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干旱区、青南高原半湿润-半干旱区。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冻结层水五种类型。 
青海省具开采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较大的柴达木盆地,湟水和黄河、长江上游一些干支流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最显著的特点是广泛分布的淡水与大面积或点状分布的咸水并存。地下水矿化度跨度大,从小于0.1克/升的淡水到大于325克/升咸水均有。其中,全省年淡水天然径流量为252.16亿立方米,年开采资源量为24.75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量为3,500.49亿立方米。平原区年淡水天然资源量、开采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依次为66.26亿立方米、24.75亿立方米、3,500.49亿立方米。山区年淡水天然资源量(主要由冰川、雪峰、地下水等组成)为233.45亿立方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fj/show-4136-1.html

[ 废金属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