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LME伦敦金属交易所 » 相关评论 » 正文

8月17日首创期货金属早报(LME,铜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24-06-17  作者:celina
一、LME铜铝官方结算
LME铜场外最后报价 72507270 LME铝场外最后报价 24472455
铜的现货结算价 75507560 铝的现货结算价 24272427.5
铜的三个月结算价 75517552 铝的三个月期结算价 24702472
锌的现货结算价 33193320 锌的三个月期结算价 33503351
二、LME收市报道
金属市场迭宕起伏镍、库存变化及Escondida 成为关注焦点
2006 年8 月17号
基本金属市场周三先抑后扬,弱于预期的美国经济数据点燃了人们对美国停止加息的期望。果真如此的话,经济硬著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金属需求也将保持强劲。在经济消息及镍价走强的带动下,铜价微幅升至7,730 美元/吨,不过随后有
报导称Escondida 工人将其要求加薪的幅度由13%下调到了10%,致使双方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加大。铜价应声下挫100 美元/吨至7,600 美元/吨。伦敦金属交易所对镍价明日/次日价差设定的300 美元上限也抑制了该金属更大幅度的上涨。继周二收于27,455 美元/吨后,镍价周三再创新高至29,250 美元/吨,涨幅达到6.5%。鉴于镍价近来的走势,可以肯定有一空头(或不止一个)被套,这很可能推动镍价再创新高;眼下不太清楚的是被套空头是谁,规模有多大。总而言之,随著多空消息交错出现,市场可能会继续保持振荡走势,虽然夏季市场交投清淡但也无助于改变这种走势。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除镍以外其他金属将在夏季结束前继续保持盘整格局,不过行业用户如今据信都在低库存运营,因此随著9月的临近金属价格进一步走高也不足为奇,尤其是进入9 月以后,随着库存下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金属价格进一步走高就更在情理之中了。从长期看,我们感觉市场将向下调整,不过在那之前也完全还有意外上涨行情出现的可能。
巴克莱资本日评
8月17日
铝:
昨天收盘于2501,跟随其他金属略有上涨。今早价格下跌到2500。今天库存下降500吨。
铜:
昨天收盘上涨到7700,而市场参与者在等待Escondida罢工的最新的进展。根据最新的新闻报道:会议结束的声明是矛盾的,管理层说取得了进展,但是工会说没有进展。工会已经将工资的上涨幅度从13%调到10%,并表示公司必须提高他们的条件,而公司当前同意提高3%。今天GMT14:00将再次举行谈判。Escondida表示该矿现在的生产是正常水平的50%以上,这主要是采取了紧急方案(高于最初的40%)。Escondida表示由于罢工每天损失16百万美圆的净利润。今早铜价格在7550附近交易。今天库存上涨2000吨。光阳流入400吨,釜山500吨,HULL1200吨。
镍:
昨天突破29000美圆,昨天在创记录的高点27100收盘又上涨了6%。价格今早下跌到28550。LME昨天宣布将每天的现货升水限制在300美圆/吨,最新公布的国际镍研究小组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球镍市场缺口8200吨,而5月是缺口1700吨,4月缺口2100吨。需求增长依然强劲,6月同比上涨9.3%,是连续第四个月同比增加。加剧的紧张是低库存的关键。今天库存下降42吨,注销仓单上升84吨,注销仓单占库存的比例是80%。
铅/锌:
昨天锌上涨2.6%,收盘于3400。今早价格下跌到3350,这是由于今天库存上升了3700吨对市场的气氛造成了影响。铅昨天收盘接近日高点,收于1227,今早价格继续在该位置附近,今天铅库存下降了2100吨。
锡:
昨天收盘于8465,适当上涨。今早价格继续在该位置交易,今早曾经达到8550。今天库存下降140吨,鹿特丹流出75吨,新加坡流出65吨。
三、国际金属新闻
第二季度的黄金市场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需求和供应数据和统计数据显示现货金市场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处于过剩.
金供应和需求平衡,以吨为单位
虽然这是令人失望的,在两个主要的需求领域制造业和投资领域存在明显的分歧. 制造业需求年比下降12%的同时,可证实的现货金的投资实际上年比增长了19% (除了交易所成交基金,可证明的投资总体上并不包括来自机构方面的投资者).
世界黄金协会注意到,机构性投资是2006年第二季度价格波动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季度里, “通胀进一步上升的恐惧,美元进一步疲软,地缘政治形势, […]最近的价格表现和看涨的人气有利于商品” 吸引了新的买入者. 大多数机构投资者2006年进入黄金市场已经在场外交易市场发生.
对投资黄金的积极人气反映在来自主要交易所成交基金 (ETFs)的数据中, 现在交易所成交基金管理下的黄金投资资产达到了530.8吨.
要记住的是交易所成交基金是在黄金上只做多的单向投资,例如他们的股价是追踪金价的, 奇怪的是投资者仍在继续进入黄金市场, 即使价格已经自今年五月以来剧烈地下跌. 这突出了两点:
进入黄金的资金并不是来自于追求短期利润的领域, 而是想利用持有黄金投资组合获得长期多样化投资的利益.
在继续保持强劲的潜在基本面背景下 (例如美元下跌的压力,高原油价格,股市的不良表现因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市场参与者预期金价将会在未来进一步上涨.
另一个出现在季度供需平衡中的积极因素是生产商继续减少他们的套期保值量. 降低套期保值量对现货金市场是有利因素,因为它增加了需求.
套期保值领域的变动,已经形成的套期保值量
Barrick和 AngloGold Ashanti是2006年第二季度最大的减少套期保值的生产商, 分别在他们的套期保值计划中减少了93吨和31吨.
但是降低套期保值的团体并不限于这两家公司. Newcrest的新任CEO, Ian Smith最近表示,其公司将降低黄金的套期保值量,到2007年年中的一年里保值量将从产量的约75–80%降低至产量的50%, 同时表示目前套期保值所锁定的价格约每盎司为约$300. Smith先生补充说 “如果我们没有保值计划应好了.”2006年第二季度末Newcrest 在期保值计划中的总保值量为169吨.
同时, 首饰需求再度受到高价的冲击, 年比需求量下降了30%.这种发展在关键地区,如中东和印度特别重要. 在这些地区金正常情况下是按重量来销售的和价格是以目前的现货价加边际利润. 因此在价格宽幅波动的阶段,消费者经常会退缩,因为他们不想在不利的交易状况下锁定价格.
虽然总体首饰需求在传统最大的黄金买入国印度年比下降了43%,但是一种有趣的买入形式在印度国内出现.世界黄金协会注意到消费在最大的城市并一定程度上没有受到高而震荡的价格的影响如果与农村相比的话.这是受到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都市繁荣的推动,表明了买入会进一步增加, 因为人们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然而, 繁荣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因为首饰同时产生了更为成熟的设计, 对此的需求价格敏感性降低了.
虽然中国已经相对地踏上黄金之船较晚 (中国过去15年里黄金需求的总量徘徊于不到10%的水平), 看来中国也在赶上,首饰需求在2006年第二季度年比仅下降了2%, 远低于全球首饰需求的下降幅度. 这是受到了金价将进一步上涨预期的驱动.此外,世界黄金协会注意到农村和第二层城市更多地买入24 karat金.同时城市市场买入了大量的18K 金,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富裕水平是其中的解释之一.
金属需求将出现的方式
随着最为强劲之一的经济增长周期接近尾声,宏观经济数据看来也不会再很出色了, 我们对金属需求可能从目前的状况走向何方加以关注.
金属需求的最佳指数之一是工业一产, 它与金属的消费在过去的几年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金属需求和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因而也与OECD领先指标保持强烈的相关性. 2006年4月领先指标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它表明了工业生产应会开始在2006年第三季度出现转折.
领先指标的金属需求
这意味着我们最近几年里所看到的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正在恶化,但是我们的看法是这并没有值么真的可吃惊的,因为已经很明显高经济增长率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我们现在处在什么位置, 我们的基本情况是,我们将看到一次有序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美联储将停止紧缩周期,美国工业生产将会放缓, 但是目前看来不会出现崩溃. 任何情况下,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将使全球经济表明出现相对的困难, 部份原因在于与美国贸易的联系.
欧元区和日本的周期性上升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 ( OECD 领先指标对这两个地区的六月和五月分别出现了转折)这应会给金属市场提供一些支撑, 虽然在2007年这种支撑力也会弱化.
中国经济的增长故事仍然是完整的, 它反映在六月和七月的工业生产增长分别年比高达19.5%和16.7%上,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状况不很良性,政府打算使经济放缓, 经济进一步降温看来会在未来出现.
工业生产,年比增长率 %
我们并不预期金属需求会在今后的几个月里从悬涯上跌落, 但是显然存在风险。其中讨论最值得讨论的是美国可能出现衰退.
市场特别担心的是美国的紧缩政策的影响使能使美国的消费者,去年作用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美国经济对2005年GDP的增长的贡献
关注通胀的情况下,美联储将利率从2004年的1% 提高至目前的5.25% ,紧缩对美国房屋市场产生了一些影响, 美国房屋市场为例,已经降温. 美国消费者特别感到这些, 因为一些受到支持的对美国个人需求来说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
美国房屋市场正在降温
现在担心牵涉到美联储是否已经做了足够的紧缩工作.假设需要化约12–18个月才能使任何紧缩政策传导至实际经济中去,这将意味着我们目前感到美联储利率约在3.5% ,经济应会进一步在进入2007年之后放缓,考虑到第二季度美国的GDP增长只有年比增长2.5%,这将是不太好的情况.
走向未来,美国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如房屋市场的指标,零售或消费者信心指数将给经济状况的发展提供暗示。
摩根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繁荣即将结束
什么都比不上经济繁荣的诱惑。近年全球的强劲经济增长,就像一首迷人但危险的海妖之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03年至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达4.8%,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强劲的4年。尽管人们倾向于推断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延续这种势头,但这也许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更大的可能是:全球经济增长已见顶,此轮繁荣即将结束。
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美国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这是来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论,在过去4个月,美国就业增速比2004年初以来的平均值低35%。这也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结论,美国住宅建设活动正在显现的下滑,使其过去3年间GDP增长趋势至少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这也是来自消费者的信息,尽管7月份零售额出现了暂时反弹:今年春季,通胀调整后的消费支出增幅降至2.5%——较过去10年间迅猛的增速低1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标志着经济增长源泉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资产泡沫——先是股票,后是房产——带来的强劲财富创造,回归到更为和缓的劳动力收入产生。利率上调的滞后效应,也开始影响经济增长。尽管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已暂停持续2年的货币紧缩,但有一个可能性是:美联储可能已经走得太远。油价上涨、偿债负担上升以及负值的个人储蓄率,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加大了美国可支配消费和GDP增长下滑的可能性。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是一个同样关键的转变。世界将要失去“供需方程式”需求方一个关键变量——美国消费者——的重要支撑。在后泡沫时代,美国家庭将无力通过资产升值储蓄,促使美国增加基于收入的储蓄,并减少其对全球储蓄的吸引力。这将导致期待已久的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下降——最初这将令世界其它地方的出口依赖型经济体感到痛苦,但最终对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是有益的。
但是,谁将来填补美国消费者所留下的空缺呢?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也许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体,不太可能担当这一任务。欧洲大陆今年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也许是从2007年“预支”来的。欧洲经济将要面临三大打击:财政政策大幅紧缩、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以欧元走强所造成的拖累。欧元区今年的增长率或许会超过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明年的增长率可能会跌回至1.5%以下。
同样,也不要指望重新复苏的日本经济能够填补这一空缺。以美元计算,日本的个人消费仅为美国的30%;这意味着,美国消费增幅放缓1个百分点,日本消费增幅就需要加速3个百分点才能填补空缺。正如日本疲软的第二季度GDP报告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幅度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日本还需面对日元走强和能源价格上涨。虽然日本今年的GDP增幅应能超过2.5%,但2007年可能会放缓至2%以下。
发展中亚洲的两大强劲经济体——中国和印度——也不太可能抵挡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趋势。中国经济严重过热。今年春季,该国实际GDP以11.3%的年度增幅飙升,6月份工业产出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9.5%,达到创纪录水平,对此,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施行紧缩举措。若不采取这些举措,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挤压出口,而产能过剩形成的通缩压力,可能导致投资低迷。中国经济必须向个人消费转型,2005年,该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下滑至仅38%。(合理水平至少应为50%)
所有这些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开始趋缓,对大宗商品的强烈需求将随之减弱。这会冲击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和非洲等大宗商品生产国。全球产油大国也将感受到中国经济放缓所造成的冲击。中国在亚洲的供应者,如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也会受到影响。
就填补需求空缺而言,印度的经济规模太小——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其规模还不到中国的一半。经过逾15年的改革,印度的经济增长已提速。2004-2005财政年度,该国平均经济增长率达8%。从服务业到制造业的调整,有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政府似乎也愿意解决基础设施、外国直接投资和储蓄不足的问题。不幸的是,印度政府联合执政的模式阻碍了改革的步伐。由于近期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印度需要巩固财政,这可能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即将到来的经济放缓有着更深层的意义。过去4年全球经济的繁荣,从来就不是可持续的。它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支撑下实现的,而这些流动性来自全球各大央行的反通缩紧急措施。随之产生的全球增长活力,是由美国消费者主导的。然而,美国的消费狂热,是以国内储蓄降至创纪录低点为代价的,为其提供融资的,则是造成创纪录美国经常帐户赤字的资本流入。这一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全球空前失衡的基础上的。
流动性过剩为脆弱动荡的世界赢得了时间。但随着各国央行回归常规的货币政策,这段时间已经耗尽。没有了资产泡沫难以维系的支持,全球经济回归基本面因素——总需求受更为温和的劳动力收入产生的支撑,而非财富创造。一个失衡世界的人为繁荣已经到头。它也许即将消散。
五、市场分析
巴克莱资本技术分析
铜价贴紧趋势线支撑7570

短期: 趋势线支撑成到关注- 观望价格行为继昨天收出十字星后出现使市场保持缺少方向感的基调. 如上面的图表所显示的,市场正徘徊于趋势线支撑7570 上方. 能量指标仍然是看跌的, 我们注意到市场还没有达到前期的极限,这已经成为市场更大的收敛区间的标志性基础(六月十四日和七月二十四日). 它是进一步下跌可能了现的警告.收盘于7570 下方将使100天均线(7210) 成为下跌目标,它已经从05年6月以来地直支撑着上升趋势. 更大的表格局下价格正在一个夏季交易区间里徘徊,只有回到8150/8210 上方才能表明一种更为看涨的趋势会指向区间的上限,也有可能是五月份的高点靠近8800.
中期: 震荡而不稳定的情况会继续在铜市出现– 铜的趋势已经反转,价格扩展到了历史性的极限,意味着会出现一个价格震荡的夏季.在区间低点之下靠近6959 才能确认一个主要的顶部已经形成,并开通走向5000/5500目标位之路.

短期: 仍然锁定在区间里 –没有变化: 纯粹的观望交易使铝成为没有方向感的市场. 我们总是保持更警惕,因为市场看来更加接近长期形成的交易区间较低的位置,但是如本夏季所显示的,最好承认图表突破已在预期之中。因此,我们继续关注市场正在靠近一个较大的筑顶形态的颈线的位置 (头肩型) 和200天均线2490.然而随着价格行为基本上保持在区间里,七月的关键低点2450 仍然是关键。收盘在此位之下才会发出现为重要下跌的警告.在此之前风险是出现进一步的观望交易。因为市场仍然处在更大的交易区间2410/2710中.
中期: 处于危险的边缘–看跌的周线和月线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高点已经形成,今后的修正性波动应最终铺平通向考验2200的道路.
策略 /持仓:
目前持平.
关注基金的撤,转,空
时至七月,与商品指数相关的基金流向已经连续四个月从与商品指数相关的债券投资中撤出资金,虽然这些资金有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交易所成交基金相关的贵金属投资和商品相关的中期债券上。即使资金的流向仍然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商品的投资热情并没有消退,但是在渐渐摆脱与商品指数表现相关的直接做多行为的同时,这类资金对商品指数的绝对回报投资中转移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而类以的资金转移到商品中期债券上已经明显地显示出相对指数回报投资的一种风险对冲机制,在世界宏观经济增长已经明显地随着紧缩周期的深入而出现明显放缓迹象的情况下,投资工具的对冲机制和投资所追求的风险回报工具已经发生变化。随着美联储极有可能在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停止周期性升息,美国债市也将会迎来新的转势机遇,因此在过去几年里投资商品相关指数的资金可能会改变投资组合,转而进入类似于美国国债,德国和日本政府债券等市场。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改变无疑是紧贴着全球宏观经济周期的,随着发达国家都纷纷地加快紧缩周期的步阀,全球经济在未来的12个月里将迈入进一步的增长趋缓,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六个月里,全球经济的增长将从目前的高于趋势增长放缓至低于趋势的增长,特别是欧美经济增长的放缓已经势不可挡。因此无论是这轮牛市的基本面基础远胜于以往历史上的牛市,但是商品周期阶段性地出现调整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近的铜市显然聚焦于年产量高达近两140万吨的世界最大铜矿ESCONDIDA罢工所引发的供应中断上。但是铜价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屈从于区间震荡,并没有再现趋势性的上涨势头,这显然表明市场的人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随着与商品指数相关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地撤离市场,统计数据上所显示的供应紧张已经不能继续激发起市场上进一步的“技术性”紧张,现货对三个月期升水的不断萎缩伴随着罢工的继续而出现,不仅证明了指数相关投资者撤离市场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CFTC数据所追踪的传统基金在铜市中进一步增加空头部位的势头仍然将罢工事件所引起的市场看涨热情视为增加空头部位的机会。在投机力量基本上形成了资金流向的撤,转和空的意向后,市场的技术面也在不断地趋势向颓势方向发展。市场密切关注的主要指数投资工具高盛商品指数明显地显现顶部倾向,如果这种势头继续演绎下去,商品市场的人气可能正在发生明显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自从智利一系列重要的劳资合同即将到期后,市场的焦点一直放在供应中断对价格的支撑作用上,在宏观经济增长始终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健康增长势头的情况下,供需基本面即使在高价时期也一直关注着供需两个方面对价格的关互影响上,而高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使供应反应对价格的支撑作用明显地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加强了。然而通过最中供应中断对市场的影响来看,商品的机构投机者显然渐渐地在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未来宏观经济对商品及其需求的实际影响评估上,所以目前世界最大铜矿的罢工以及接下来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劳资纠纷至少在近期并没有激发新的机构或投机资金入场。
当然铜市的供应紧张仍然是客观现实,特别是夏季过程中起来自各方面的交易兴趣本身就有所回落,在明显地缺少机构投资者为价格方向而激烈搏斗的情况下,铜市确实即使在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也无法显示出镍市场那样的历史性挤空行情。理由很简单,在目前淡静的交投中市场已经没有了今年初可供市场追踪的炒作题材,更没有阶段性的新增炒作资金入场,也可以说在目前的铜市持仓格局下没有像过去价格爆涨过程中,对价格上涨进程起大极大的推动作用的止损对像,这也就是目前铜和镍的区别。因为对于镍来说,上述题材凑合起了炒作的高潮,这在今年初的铜市也曾出现过,但是现在没有了。
从最近铜市行情的演变过程中显然彰显了市场过去曾经怀疑的一个推动价格的人为人素。其中包括资金对商品价格的推动以及潜在的泡沫成份。也许这种泡沫今天还是没有破灭,但是最近我们看到的铜市显然体现出指数相关的多头平仓对结构产品市场的差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表明了即使实际需求中的供应紧张仍然存在,但是目前高价状况下的高期货升水是不可维系的。它主要是一些技术性的因素所导致的。随着最近CFTC数据所追踪的基金在铜市中的净空程度在罢工事实下进一步加重,而现货对三个月期的升水进一步萎缩,市场人气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靠升水来维持的局面出现了动摇。如果第三个星期三之后,现货升水进一步萎缩甚至了现贴水,市场可能会进一步怀疑目前的实际供应紧张的真实性。确实LME的欧美交易所库存已经撤空,亚洲的交易所库存来源显然主要是中国提供的。这种格局既反映出世界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仍然深深隐藏着的厌恶高价的消费心理,同时在最近宏观经济状况趋于弱化的衬托下,相对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布局显然在渐渐地展开。
最近针对今年第四季度的价格预期在许多机构的眼里仍然是总体看好的。当然目前ESACONDIDA的罢工事态能否顺利地解决会继续影响铜价的进程,但是如果罢工在本周末结束,铜价回落的可能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目前的大三角收敛形态如果被向下突破,第四季度的价格起点也将会随之修正。因此即使目前的铜市面临着许多潜在的支撑因素,但是笔者认为市场的逢低买入心态正在渐渐地弱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jg/show-5485-1.html

[ 机构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