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钢铁 » 钢厂资讯 » 钢厂动态 » 正文

首钢:改革在延续和深化中啃下“硬骨头”

[db:单位]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2016,对于首钢改革而言,这一年是如此关键。

这一年,是首钢“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首钢强化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理念,保生存求发展极其重要的关键一年,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这一年的首钢改革,在“啃硬骨头”与“过深水区”中渡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厚积成势,一项项改革硬举措陆续推出,前后呼应、互相配合、渐成整体、次第开花、果实累累:

思想更加统一。集团上下静下心来自觉学习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起神来自信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破解首钢改革发展难题。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报告讲座,基层党委书记培训班,青年干部特训班,党支部书记、班组长培训。自上而下的大学习、大轮训层层开展。通过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强化思想引领,沉下心来冷静思考首钢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使首钢各级领导干部感到了本领恐慌,思想更加统一,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方向更加明确。总公司党委全面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践行新发展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首钢集团管控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企业活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行动更加坚决。管控体系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不断完善:坚持用人机制市场化去行政化方向的职务职级改革正式施行;股份公司全面承担钢铁板块管理职能;股权投资管理平台搭建完成;集团投资管理权力清单和领导人员任免权力清单制定实施;风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薪酬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领导人员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和总部部门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颁发实施;强化市场化用人导向,加大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力度;转型提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风急浪高,击楫勇进。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新形势,面对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首钢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集团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在改革关键之年交出精彩答卷,为首钢转型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顺势而为科学谋划——以更解放的思想更务实的作风推进改革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把握大势才能辨明方向。科学认识当前,准确研判未来,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2016年首钢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总公司党委善观大势、抢抓机遇、谋定而动、顺势而为,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改革要求,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维护职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系列改革全面发力,纵深推进。

完成首钢集团“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首钢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体现了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展现首钢未来发展的新愿景。为确保编制一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三五”规划,总公司党委站在历史新坐标、集团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未来5年首钢发展,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专题研究100余次;组织专家、职工代表等50人组成的评委会进行打分评议。经过多轮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首钢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产业投资、资本运营、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能源环保、信息化六个专业规划,为首钢未来五年改革发展找到了科学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的行动纲领,传递出首钢走改革之路、大踏步跟上时代潮流、再创首钢新辉煌的坚定信心。

集团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新的管控体系正式运行,总部机关不断整合和完善,成员单位管理关系逐步规范。股份公司围绕32项重点工作和14个专项方案,全面承担钢铁板块管理职能。股权投资管理平台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板块合力;集团投资管理权力清单和领导人员任免权力清单,抓住重大投资和人事任免两大核心要素,使决策流程更加清晰。成立新闻中心,人才开发院等,整合存量资源,提升专业价值。实业公司率先启动二级公司董事会改革试点,管控体系改革向基层单位延伸。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按照“自上而下定方针,自下而上定措施”原则,建立包含损益预算、现金预算、投资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与“十三五”规划形成呼应,互为支撑,从中长期战略规划贯穿到年度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体系初步建立。

用人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强化市场化用人导向,发挥行业领军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为财务公司、房地产公司、城运公司等单位选配了一批职业经理人,探索搭建体制内领导人员与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组织京西重工围绕国际化改革试验田进行积极探索。股份公司、京唐公司开展三支人才队伍薪酬激励机制试点,实施中层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了中长期激励机制,打通一线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搭建纵向晋升、横向互通的人才发展平台体系。

风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集团总部、股份公司、京唐公司开展风控体系建设试点。按照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纬度,识别分析风险。形成上下贯通的《风控流程手册》和《风控评价手册》,指导各单位开展风控体系建设标准化。“三创会”聚焦风控体系建设,邀请华彩咨询集团、宝钢集团等专家传授经验,确保风控体系建设落地见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国资委内控评价组进驻首钢对集团总部和京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对首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转型提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单位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做到把过去过于追求人数的减少,转变到更加关注人工成本费用的降低上来;把过去对正式职工、劳务用工以及外委外包实行分块管理,转变到对全要素效率的管理上来;把过去注重当期转型提效任务的完成,转变到建立以保生存求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上来。做到制定方案与优化劳动组织相结合;与学习首秦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效率经验相结合;与清理投资企业、闭合“失血点”工作相结合;与搞活内部机制相结合;与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相结合。各单位敢于下决心,敢啃硬骨头,从保生存的高度推进转型提效工作。京唐公司压缩管理层级,取消29个分厂建制,整合撤销96个作业区。各单位压缩劳务用工0.63万人,钢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20%。通过制定集团总部管控体系改革的一系列举措,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企业创新发展、业务运营、资源管控、资本运作、履职服务、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干部职工精神振奋。

企业发展难题全力破解。坚持以退为进战略导向,企业退出和剥离社会职能工作成效显著。设立改制企业发展基金,助推改制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公司补齐股权动态经营短板,提升股权投资价值回报,完成长白公司股权退出和燕郊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7家改制企业北京地区土地置换工作。

改革对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各级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针对“本领恐慌”,首钢把学习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年来,首钢紧密结合企业“保生存,求发展”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印发《实施方案》,组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及巡回督导组,对28家二级党委开展巡回检查,并重点指导首钢境外党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

各级党组织、党员制定学习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先后学习了《中共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习近平总书记纪念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等内容,切实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中央城市工作等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由“关键少数”向基层党员拓展延伸的战略意义,在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的前提下,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举办基层党委书记、董事长培训班,青年干部特训班、青年干部海外研修班;围绕三支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及党建文化建设,制订实施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初步形成分层分类培训工作体系。全年共举办各类职工培训班170个,参训职工14049人次。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一年来,广大职工积极践行首钢精神,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一批职工荣获各类奖项。年内组织开展第八批首钢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评选工作;评选表彰299名首钢优秀青年人才,4名青年科技人才获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总工程师室张福明入选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京唐公司吴礼云荣获“中国制水大工匠”第一名,通钢公司初建军获5月份“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京唐公司荣彦明、矿业公司马著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创业公社刘循序获得“国企楷模·北京榜样”优秀人物,股份公司刘建斌荣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称号。

各级党组织以“深化改革我带头、生存发展敢担当”为主题,以“我为生存发展献一策”“提效、减亏、拓展党员课题攻关”为抓手,深入开展了“三亮三比三评”“创先争优”等活动,进行了合格党支部建设规范和合格党员行为规范大讨论,围绕经营生产重点难点攻坚克难。首钢的做法和经验在市国资委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上进行发言交流。

通过学习,首钢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对改革的认同感,为把握改革发展大势,认清前进方向,提升了思想认识,丰富了知识储备,更加坚定了改革发展的自信。

坚定信念革故鼎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企业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首钢人的血液中流淌着改革的基因,始终高举改革旗帜,首钢的每一次大发展、大进步都是革故立新、破解难题、砥砺前行,变压力为动力。

这一年,首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保生存求发展,强化责任、强化担当、强化交账意识,主动求变,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取得可喜成绩,集团的整体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积极的变化。

这一年,首钢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北京市“去、治、进”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去”的核心是转型提效,积极退出低效资产;“治”的核心是不断补齐自身短板,聚焦制约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进”的核心是全面改革创新不松劲,做优做强钢铁业,加快两大园区开发建设,坚持产融结合,加速培育新动能,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使改革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

在“去”上下功夫,做优做强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自身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去产能工作。提出了首钢化解产能的目标方案,2016年的去产能计划已全部落实完成,水钢、通钢纳入2016年去产能计划的产线及设备均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产线停产、设备封存等。股份公司强化过程管控。围绕板块工作,就基地提出的重点难题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推动重点任务、专题方案落到实处。截至目前,钢铁板块闭合“失血点”38项。

积极退出低效资产。按照突出主业、精干主体、应退尽退的原则,加大力度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坚决退出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缺乏市场潜力、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企业,全年集团推进完成19家企业退出。

大力降低库存。通过深度挖潜、完善标准生产周期管理、抓住市场机遇错峰采购,降低原燃辅材库存。年末存货资金占用比年初降低38.5亿元。

在“治”上下功夫,补齐短板

组建股权投资管理平台,破解改制企业发展难题。首钢党委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总结首钢辅业改制以来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一企一策”推动改制企业发展,组建股权投资公司,按总公司授权对有关企业进行管理,并承担总公司改制企业改革等重点工作,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逐步解决改制企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让企业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前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首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以“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提升价值”为目标,构建战略管理体系,建立投资管控体系,强化资本运营体系,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建立风控体系,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活力显著增强。

——实施职务职级改革,推进用人机制市场化去行政化。《首钢总公司职务职级改革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取消首钢内部部厅级、处级的行政级别体系,强化职务功能,以职务职级确定薪酬福利及相关履职待遇,这是首钢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去行政化,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首钢实施职务职级改革试点办法,顺应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趋势,彰显总公司党委革除管理弊端的决心和魄力,迈出了用人机制市场化去行政化的坚实一步,对首钢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在“进”上下功夫,全面创新

进一步提高钢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做优做强目标。2016年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41项,实现转产68项。高端领先产品产量达到525万吨,同比增产73.4万吨。汽车板、镀锡板、电工钢三大战略产品取得新突破。其中,汽车板具备合资品牌高端车型整车供货能力,跻身国内一流汽车板供应商行列;镀锡板实现了国内高端客户的全覆盖;电工钢新增客户56家,“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及超高压变压器应用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跻身变压器材料供应商世界第一梯队。在钢铁行业仍处在“寒冬”期,经营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在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钢铁企业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首钢连续第六年跻身世界500强。

积极推进两大园区建设。首钢建筑风貌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智慧城市、绿色生态等规划编制,成功申报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16个项目纳入市政府扩大内需绿色通道审批范围,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石景山景观公园等一批工业遗存利用和生态环境提升项目进展顺利。西十筒仓一、二期改造工程交付冬奥组委入驻办公;长安街西延首钢园区主、辅路通车;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完成项目公司注册登记及资本金注入;首钢正气候发展项目被正式纳入C40正气候项目发展计划中,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19个正气候项目。曹建投公司与曹妃甸区政府签署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生态城先行启动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明确了生态城先行启动区4.6平方公里的地界和土地优惠政策,确保了公司一二级开发联动收益。

全力培育城市服务新动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城市静态交通产业,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加强资本运作,打造投融资平台,构建相对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首钢园区内新建成的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为国内首例,集中展示了六大系列十三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和公交智能立体车库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能满足不同场地的个性化需求,技术先进性、功能多样性,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钢在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谋划布局,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创新性地打造城市静态交通产业生态链,努力为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解决停车难作贡献。全年完成承揽14300个车位、充电桩突破1000台套。

创业公社引领创业服务产业不断发展,成为北京市最大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孵化+投行+投资+创业互助社区”为运营模式,拥有创业办公、创客金服、水滴数据、长青商学院、37℃公寓等子品牌,打造集创业办公空间、创业公寓、金融服务、创业培训和创业大数据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目前,创业公社签约运营场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1300家,97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127家企业挂牌北京四板,8家企业挂牌新三板,3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孵化企业成活率同比其他普通类创业空间企业公司高43%。

首钢基金旗下首中投资联合体以商务和技术分双冠的优异成绩,中标北京新机场停车楼经营权转让项目。参与新机场停车楼项目,是首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首钢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有力落实。北京新机场停车楼经营权转让项目是我国机场停车领域首个PPP项目,也是首个由产业基金牵头的基础设施PPP项目,标志着首钢在智能停车投资运营领域和解决城市重点难点问题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实践证明,惟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推进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更高层级上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坚决破除思想上、观念上的藩篱,系统设计,加减乘除并举,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

基层改革创新无限——强化改革引领、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企业活力和动力

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首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离不开创新的支撑。

改革创新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首钢广大干部职工的实践和智慧,无不得益于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的良性互动。今天的改革,新旧难题交织、矛盾错综复杂、风险挑战重重,推进我们的改革事业,更需要尊重群众实践,鼓励基层探索,激发源源不竭的活力和动力。

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伟在股份公司、矿业公司调研时强调,基层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职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决定性因素。要紧紧依靠全体职工,真正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破解前进中的难题。让一线更精彩,让基层更有活力,推动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首钢发展的历史证明,首钢人具有生生不息的创新秉性,历史上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首钢的每一次大发展、大进步都是博采众长、创新创造,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让基层改革创新的步子更加铿锵有力

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啃下“硬骨头”涉过险滩,谁也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更需要集众智、汇众力,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首秦公司以改革的思维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自身特点,率先推行“操检合一”,打破原来设备操作人员、点检人员、检修人员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岗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让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和操作所在岗位的设备,还能够从事其所操作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设备管理活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实行单元承包责任制,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确定作业区与承包单元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承包单元具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实现从一体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减少了推诿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营生产、市场开发、产品研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矿业公司积极应对矿山行业严峻的市场形势,探索形成“四个结合,两个延伸”的全员创新模式,通过坚持技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专群结合、团队与岗位创新相结合、条块结合,把创新活动不断向专业系统延伸、向基层延伸。创建了120多个学习创新团队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1000多人,完成重点攻关课题600多项,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管理和各项工作创新。水厂铁矿汽运作业区使用的康明斯K-50C大型发动机是进口大型精密设备,每运行15000小时需要大修一次,并且需要外委,费用高、时间长。赵新民创新工作室主动承担大修工作,不仅降低了费用,还培养出了一支能够掌握大型发动机大修技术的队伍,为企业探索出一条自主维修进口精密设备的道路。这些创新团队作为创新“重器”、攻坚“利器”,激发了全员持久的创新动力,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的根基在职工、力量在一线,职工永远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

让基层创新精准有效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基层是创新的沃壤,探索是创新的火花。只有重视基层改革创新,改革才能接地气,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改革方案才能落准落细落实,使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股份公司投产最早的转炉——炼钢1号转炉在“服役”387天、冶炼6543炉后,创出炼钢历史纪录,实现了全炉役复吹比100%,全炉役碳氧积0.0021的新突破。炼钢转炉复吹攻关团队成员每天早五晚六都要看“转炉复吹微信群”里当班炼钢工发的转炉炉底照片,以确定复吹孔的状态。从开炉到再次炉役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未间断。攻关团队通过持续攻关,形成了不计其数的“金条玉律”,都在微信群里发布,做到实时沟通、实时调控。手段的创新带来的是效率效益的提升,经计算,本次炉役合计降低生产成本600多万元,实现了提高质量和降本增效双丰收。

一年来,股份公司聚焦“战略+现场”,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工艺优化,持续攻高端、提质量、优结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钢铁板块技术协同,成立炼铁、炼钢、轧钢技术攻关组,先后20余次开展技术研讨交流,汽车板、电工钢生产呈现“厚积薄发”的良好态势。供宝马汽车板连续四个月质量零缺陷,供应比例扩大到50%,获得宝马X1车型新增产量50%指定供货;连续四个月被评为长城一级供应商;汽车酸洗复相钢HR800CP通过奔驰认证,实现国内首发;汽车酸洗板实现310-800MPa强度全覆盖,X65管线钢进入军工领域;X70、X65MO管线中标澳大利亚北部到昆士兰637公里输气项目及文昌气田群海底管线铺设项目3.5万吨供货合同;高强钢SQ960E完成千吨供货;硅钢智能工厂建设获国家立项。

京唐公司充分发挥事业部制管理优势,激发内部活力。各单位解放思想,立足精细化管理,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亮点。彩涂板和镀锡板两个事业部以试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动力,强化市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产销一体化”的体制优势,稳步实施产品一贯制管理,生产水平和效益均实现大幅提升,事业部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施“蓝精灵”项目,大力推进重负荷、大煤比冶炼,进一步摸索大高炉高强度冶炼规律,焦炭负荷长期稳定在5.88的水平,技术创新获得阶段性成果。焦化部利用已建设的焦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开展配煤试验、岩相配煤等研究,并推进焦化技术输出实现创收,群众性创新活动进一步深化。

基层改革创新,一头连着广大基层干部,一头连着广大职工,归根到底,要靠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耐力,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围绕目标任务,以“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抓出成效。

首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市场驱动、协同开放、创新要素更加活跃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推动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形成了以汽车板、镀锡板、电工钢、管线钢、耐候钢为代表的高端板带产品集群。在2016年8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专利奖排行榜”上,首钢以16件获奖专利位列第十,居钢铁行业首位。12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能信息服务机构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旗下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首次发布榜单,首钢跻身“2016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之列。

多领域突破性创新集中涌现。吉泰安新材料公司成功研制“圆珠笔头用超易切削不锈钢材料”,破解中国制造之殇;北冶公司精品材成功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新型发动机制造,助力神舟飞天;首钢控股公司“山野农用植保无人机”亮相国际农业航空技术装备展览会,引起广泛关注;京西重工捷克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首钢国际工程公司总体设计的埃塞俄比亚首个大型工业园区——阿瓦萨工业园顺利竣工,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贡献首钢力量;水曹铁路项目全线开工建设,海水淡化、马城铁矿输矿管路与京唐至迁安光缆等项目同步规划;首建公司承建天安门国庆花坛主体钢结构,体现了首钢人自强不息的报国情怀。

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的力量势如破竹。中流击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时代赋予了每一名首钢人新的使命与担当,惟其难,让我们凝心聚力,奋发努力;惟其进,使我们信心百倍,步伐坚定。

迈入2017年,在新年伊始这个重要的时刻,倾听首钢前进的足音,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改革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扎根基层的火热实践,汇聚首钢人的智慧与力量,把改革推向前进,则“十三五”蓝图必将化为现实,首钢改革的航船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steel/show-2277550-1.html

[ 历史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金属通会员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9-2022 worldme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731-28419509 客服QQ:
湘ICP备10025079号-4 湘公网安备 4302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