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有色 » » 铜业知识 » 铜精矿知识 » 正文

铜矿资源开发阶段

一、地质勘查

 

()  铜矿地质勘查概况

 

    中国铜矿地质勘查工作,在19491952年期间,面临接管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矿山急需恢复生产的形势。当时主要是就矿勘查,首先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的。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简称东北有色局,下同),接管了18个厂矿。其中铜矿山有吉林的石咀子铜矿、老牛沟铜金矿、天宝山铜铅锌矿,辽宁的清原铜矿、华铜铜矿、芙蓉铜矿、马鹿沟铜矿、桓仁铜铅锌矿、夹山铜金矿等。东北有色局地质调查室组织地质调查队,对以上矿山及其外围进行普查找矿和探矿工作,为恢复矿山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东北地区和河北寿王坟、小寺沟等地进行勘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另外,东北工业部于1949年在长春成立了东北地质调查所,担负东北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
   
19502月,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主持召开了地质会议,动员几乎全国地质学家和部分测绘、物探专家对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地质调查。其中以东北地区的规模最大,有近百名地质学家,对东北地区的十几个煤矿和铁矿、有色金属矿产做了较详细的地质调查,为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对其他几大行政区的一批铜矿区做了开创性的调查工作。从19501952年国家组织各部门地质力量先后对安徽铜官山、云南东川—易门、甘肃白银厂、湖北铜录山和山西中条山等地区进行铜矿地质普查,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对这些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19491952年铜矿重点地区的普查基础上,从1953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40多年来成功地勘探了大批铜矿床,提交了勘探储量报告书,为中国铜业的发展,建设一批大中型铜矿山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成果。
   
在东北地区勘探了辽宁的桓仁铜锌矿(中型)、清原红透山铜锌矿(铜中型、锌大型)、华铜铜矿(中型);吉林的红旗岭铜镍矿(中型)、赤柏松铜镍矿(中型);黑龙江的多宝山铜钼矿(大型)、弓棚子铜锌矿(中型)、翠宏山铁铜矿(大型)等。
   
在华北地区勘探了山西中条山铜矿(大型)、河北的寿王坟铜矿(中型)、小寺沟铜钼矿(中型)、涞源铜矿(中型);内蒙古的霍各乞铜铅锌矿(大型)、炭窑口铜铅锌矿(中型)、莲花山铜矿(中型)、白乃庙铜矿(中型)、大井铜锡多金属矿(中型)、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大型)等。
   
在华东地区勘探了江西的德兴铜矿田(含铜厂超大型、富家坞大型、朱砂红中型)、银山铅锌铜矿(大型)、武山铜矿(大型)、城门山铜矿(大型)、永平铜矿(大型)、东乡铜矿(中型)等;安徽的铜陵铜矿集中区(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新桥、凤凰山)以及贵池、安庆等地铜矿;江苏的安基山铜矿(中型)等;浙江的西裘铜矿(中型)等;福建的紫金山铜金矿(大型)等;山东的王家庄铜矿(中型)等。
   
在中南地区勘探了湖北的铜录山(大型)、石头咀(中型)、铜山口(中型)、桃花咀(中型)、黄石铁山(大型)、丰山洞(大型)、鸡笼山(中型)等铜矿;湖南的七宝山铜铅锌矿(中型);广东的石?铜矿(大型)、大宝山铁铜矿(大型)、玉水铜矿(中型)等;广西的两江铜矿(中型)、钦甲铜矿(中型)、拉么铜锌矿(中型)等。
   
在西南地区勘探了云南的东川铜矿田(超大型)、易门(大型)、大红山(大型)、六苴(中型)、牟定(中型)、大树(中型)、雪鸡坪(中型)、金满(中型)、老厂(铅锌铜大型)等铜矿;四川的彭县铜矿(中型)、李伍铜矿(中型)、拉拉厂铜矿(大型)等;西藏的玉龙铜矿(超大型)、多霞松多铜矿(大型)、马拉松多铜矿(大型)、莽总铜矿(大型)、扎那尕铜矿(中型)等。
   
在西北地区勘探了甘肃的白银厂铜矿田(大型)、金川铜镍矿(超大型)、白山堂铜矿(中型)、公婆泉铜矿(中型)等;陕西的铜厂铜矿(中型)、煎茶岭铜镍矿(中型);青海的德尔尼铜钴矿(大型)、铜浴沟铜矿(大型)、寨什塘铜矿(中型)、红沟铜矿(中型)等;新疆的喀拉通克铜镍矿(中型)、黄山铜镍矿(中型)、索尔库都克铜镍矿(中型)、阿舍勒铜锌矿(大型)

 

()勘查方法和手段

 
   
中国铜矿勘查在5070年代主要应用地质测量、槽井探、物化探、钻探、坑探等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矿区地质勘探工作。80年代以来,由地表矿、浅部矿转移到以寻找隐伏矿为目标的地质找矿工作,采用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主要应用地质遥感、航空物探、化探扫面等技术方法,并以少量的槽井探、钻探工程加以验证,确定找矿靶区、靶位,再视其矿床勘探类型投入钻探、坑探工程进行勘探,求其储量。特别是近年来,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源地学数据图象处理系统等现代技术方法以及用微机编制各种地质图件,使铜矿地质勘查工作无论在速度还是质量等方面均显著地提高。

 

()勘探程序与勘探类型、工程密度

 
   
中国铜矿勘探程序按工作阶段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在勘探过程中执行勘探规范,50年代是参考原苏联的规范进行的。60年代以后,总结了我国铜矿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经验,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和采选冶技术水平,1963年制定并颁发了中国铜矿勘探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总结了经验,对原规范作了修改,于19815月由地质部、冶金工业部联合颁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对铜矿的工业要求、矿床勘探研究程序、勘探类型、勘探工程密度、工作质量要求、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等均有明确规定。 
   
铜矿勘探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主要矿体规模大小、形态、厚度的稳定程度和主要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来划分的,同时也考虑成矿后的构造和岩浆侵入活动的破坏程度等地质因素,将中国铜矿床的勘探类型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规模巨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主要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的层状、巨大透镜状矿体。此类型以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为代表。
   
第二类: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较稳定,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的似层状、大透镜状矿体。此类型以云南易门狮子山沉积变质岩层状铜矿为代表。
   
第三类:规模中等到大,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的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矿体。此类型以安徽铜官山夕卡岩型铜矿为代表。
   
第四类: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至很复杂,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的透镜状、脉状、扁豆状、囊状矿体。此类型以安徽狮子山夕卡岩型铜矿为代表。
   
第五类:规模小,形态很复杂,厚度较稳定至很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至很不均匀的小透镜状、小囊状、小扁豆状、筒状矿体。此类型以辽宁华铜夕卡岩型铜矿为代表。
   
勘探工程密度,是指按一定几何形网来布置勘探工程,控制矿体,用以计算相应级别储量所需要的工程间距。在总结我国铜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上,1981年颁发的《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提出的各勘探类型相应的勘探工程密度(3.7.7),用于确定各矿区勘探类型、勘探工程密度和选择勘探手段时的参考。

 

3.7.7铜矿勘探工程密度和勘探手段

 t3-7-7.jpg

 

 

 

二、矿山开采

 
   
中国铜矿山开采主要是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从目前开采的矿石量来看,地下采矿占44.6%,露天采矿占55.4%
   
地下采矿,目前开采深度一般在300800m,个别的达到1000m以上。其开拓方法,根据矿床的地形和矿体产状、规模和埋藏深度等,通常采用竖井开拓、平窿开拓、联合开拓和斜井等四种方法。主要矿山开拓方法:
   
中条山铜矿的胡家峪矿山南河沟坑口和桐木沟坑口均采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篦子沟矿山669m标高以上为平窿溜井开拓,669m以下为平窿盲竖井开拓;铜矿峪矿山采用平窿、溜井、副竖井联合开拓。
   
铜陵地区铜矿的凤凰山采用单一混合竖井开拓;铜官山采用竖井、斜井、盲竖井和平窿开拓。

大冶地区铜矿的铜录山Ⅲ、Ⅴ号矿体采用下盘中央竖井开拓;赤马山为平窿-竖井联合开拓;龙角山采用平窿与盲竖井开拓;丰山洞采用下盘竖井和斜坡道开拓。
   
滇中地区铜矿,东川因民矿山采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落雪矿山为平窿、溜井、辅助竖井开拓,滥泥坪矿山平窿、溜井、辅助斜井开拓。易门铜矿的狮山、凤山采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牟定铜矿郝家河上部矿段用平窿盲斜井开拓,中部用箕斗斜井开拓。大姚铜矿的上部氧化带用平窿、溜井、辅助盲斜井联合开拓,下部硫化矿用箕斗竖井、溜井、石门、辅助盲斜井联合开拓。
   
江西东乡铜矿采用主副井和斜井联合开拓;武山铜矿中央式竖井开拓。

辽宁红透山铜矿坑口+250m标高以上用平硐开拓,+253m主平硐以下,采用上盘侧翼混合竖井开拓;华铜铜矿中央式竖井开拓;桓仁铜锌矿用平窿竖井开拓。河北寿王坟铜矿,上部,即零米中段(绝对标高500m)以上采用平窿溜井开拓,下部,即零米中段以下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
   
露天开采比地下开采具有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的优越性,但矿床必须具备露天开采条件。目前,我国适合露天开采的铜矿床数量虽不多,但都是大型、特大型矿床。开拓方法主要是公路运输开拓和联合运输开拓。现在开拓最大的露天矿是江西德兴铜矿的铜厂矿床南山区,70年代已形成日产矿石1t的规模,1989年已扩大成日产矿石能力3t,第三期建设继续扩大开采能力,并建设北山采区。2000年将开发德兴矿田的另一个大型矿床富家坞矿区,届时德兴矿田将成为世界超大型露天铜矿之一。目前南山露天采场,采用汽车运输,横向采剥法。此外,露天开采矿山还有江西永平铜矿、广东石?铜矿两个大型矿山。永平矿山采用开沟开拓,横向推进,石?矿山在-44m以上采用汽车固定干线运输。
   
还有的矿床,先是露天采矿,后转入地下采矿。甘肃白银厂铜矿的折腰山、火焰山两矿区,即是这种开拓方式。1959年两个矿开始露天采矿,采用永久汽车路堑的布线方式上部回返,下部螺旋直进开拓。现露采已闭坑,转入地下开采深部矿体。
   
我国有色金属露天采矿技术装备和爆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大中型露天矿的装备转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已达到国外露天矿的80年代装备水平。如研制成功的KY型和YZ型牙轮钻机,SQ型和KQG型高风压潜孔钻机,已实现产品系列化。国产的812m3电铲已填补了重型铲装设备的空白。SHCH型重型自卸式矿用汽车性能良好,电动轮汽车已批量生产。矿用新型炸药、爆破器材和爆破技术发展迅速。多种适合露天矿不同类型作业条件的非电导系统日臻完善。其中多项产品和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已输出国外。
   
由于采矿技术进步和加强技术管理,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如江西铜业公司露天矿全员劳动生产率80年代初1653t/(人·a)]到90年代提高到8342t/(人·a)。广东石?铜矿由80年代初2746t/(人·a)90年代提高到4467t/(人·a)。矿产资源也得到有效的利用,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也有明显的下降。采矿损失率从1990年的3.84%1996年降到2.33%

 

三、选矿与加工技术

 
   
目前,我国勘探和开采的铜或铜多金属矿床,大部分铜矿石都要经过选矿富集成铜精矿才能冶炼成铜金属。铜矿选矿方法主要有浮选、磁选、重选等方法或湿法冶炼等。为正确选用各种选矿方法和合理制定选矿工艺流程。需要事先研究矿床物质成分,查明矿石自然类型,鉴定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粒度和矿物可选性能以及有益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等。
   
矿石自然类型一般按其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在10%以下)、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在30%以上)、混合矿石(含氧化铜在10%30%)
   
不同矿石类型则用不同选矿方法:单一硫化矿石常用浮选方法。多金属硫化矿石,针对矿石组分特性而分别选用混合浮选法、优先浮选法、混合优先浮选法、浮选和重选联合选矿法、浮选和磁选联合选矿法,以及浮选和湿法冶炼联合处理等。氧化矿石选矿,一般用浮选与湿法冶炼联合处理或用离析法与浮选联合处理;含结合式氧化铜高的矿石,一般用湿法冶炼处理。混合矿石选矿,通常用浮选法,它可以单独处理,或与硫化矿石一起处理;也可以采用浮选和湿法冶炼联合处理,即先用浮选法选出铜精矿,再将浮选后的尾矿用湿法冶炼处理。
   
铜精矿质量(含铜品位高低和伴生有益有害组分等)对冶炼生产能力、能源消耗和经济效益等有直接影响。如贵溪冶炼厂,当入炉铜精矿品位为14.3%时,年产铜5t,精矿品位提高20%后,年产阳极铜可达7t1991年实际处理精矿品位21.4%,年产阳极铜8.33t。但在选矿过程中提高精矿品位往往会使选矿回收率降低,因而精矿品位与回收率要合理的确立。近年来我国选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和精矿产量也随之提高(3.7.8)

 

3.7.8国内铜矿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t3-7-8.jpg

 

 
   
铜矿石冶炼方法主要有火法冶炼、湿法冶炼。根据矿物原料性质和有害组分锌、砷、氟、镁等含量、赋存状态而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火法冶炼是常用的炼铜方法,又分为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电炉熔炼、闪速炉熔炼、诺兰达连续炼铜法等。湿法冶炼主要用于处理氧化矿石或含自然铜不高的单一矿石。由于使用的浸出剂不同,又分:硫酸浸出法,用以处理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酸性氧化矿石;氨浸出法,用以处理含多量碱性矿物的氧化矿石或自然铜贫矿;细菌浸出法,用以处理低品位硫化矿石。

 

四、环境保护

 
   
矿山在采矿、选矿过程中,有废水、废渣、尾矿、粉尘和噪声等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铜矿选厂的废水常含有浮选药剂、金属离子和悬浮物等,如果不进行处理而超标排放会危害人的健康;水中重金属超过一定数量时,可使鱼类等致死;悬浮固体会影响阳光的透射,影响到水的自净作用及水生物的光合作用。因而,采选环境保护、治理已引起社会关注。
   
近年来我国对矿山废水、尾矿、粉尘等治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废水治理成效显著。目前,矿山对废水治理的方法有:提高废水复用、调整选矿药剂制度、自然净化处理、混凝法处理、中和法处理、氧化法处理、生物处理和从废水中回收氰化物等方法,均有一定效果。如寿王坟铜矿山选厂原排放水1m3/d,自开掘回水隧洞实现废水闭路循环使用后,使废水排放降低到2000m3/d,废水利用率达到80%
   
尾矿治理有方。许多铜矿山都建立了比较坚固的尾矿库。五六十年代建立的不稳固或年久失修的尾矿坝,大部分已加固、加高,防止尾矿流失对环境的影响。不少矿山对尾矿库通过“平整-覆土-植被”进行复垦造田,对防治尘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取得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如中条山篦子沟铜矿尾矿库的复垦工程很有代表性。莫家洼尾矿库复垦造田,覆土10m3,造田21.3m2,种植2000余棵杨树、秋桐、洋槐等,并在垦区内还试种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等,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水蚀与风蚀得到有效控制,调整了小气候。
   
尾矿不是废物。尾矿中有不少有益有害元素,通过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益。如红透山铜矿选厂采用常用的黄药和松醇油,从含硫为6%8%的尾矿中回收了硫精矿。尾矿还可作建筑材料,以含石英为主的尾矿可用于生产蒸压硅酸盐矿砖。石英含量99.9%,含铁、铬、钛、氧化物等杂质低的尾矿可用作生产玻璃、碳化硅等的主要原料。尾矿还可作为充填井下采空区的物料,红透山铜矿、铜录山铜矿等利用尾矿充填井下采空区,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ys/show-109817-1.html

[ 有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